- · 《中学生作文指导 》刊物[05/28]
- · 《中学生作文指导 》征稿[05/28]
- · 《中学生作文指导 》投稿[05/28]
- · 《中学生作文指导 》收稿[05/28]
从这篇满分作文,看青年毛泽东何以成就“伟大(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柳潜(1878-1930),字钧湄,号涤庵,湖南湘阴人,前清秀才。柳先生学识渊博,精通古今文史,早年酷爱读书,追求知识,颇有才华;青年时期目睹清朝腐
柳潜(1878-1930),字钧湄,号涤庵,湖南湘阴人,前清秀才。柳先生学识渊博,精通古今文史,早年酷爱读书,追求知识,颇有才华;青年时期目睹清朝腐败,国运衰竭,故放弃仕途,矢志教育。由于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被时任湖南省立一中校长的符定一聘为国文教员。柳先生后生活困顿,积劳成疾,贫病交加而逝,终年52岁。
毛泽东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刚刚建校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后,柳潜先生就是毛泽东的国文教员。他通过对毛泽东古汉语知识和古典文学功底的了解,觉得毛泽东爱好史学、文学,练成一色好文字,在国学和历史方面的才能非凡,所以,就非常注重发展毛泽东的这些特长,尤其是在写作方面的特长,并引导他学习梁启超的文风和新闻评论家的笔锋。为此,从不对外借书给别人的柳先生,破例借给毛泽东一部《御批通鉴辑览》让他阅读,并鼓励他多读课外书籍
毛泽东的这篇作文,立意高远,论理透彻,笔锋犀利,议论痛快淋漓,文字通达流畅,的确是这次作文比赛中的佼佼者。当时,柳潜先生作为这次作文比赛的主要阅卷者,不愧为一位有眼光的国文教员,他从毛泽东的这篇比赛作文看到了这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立志“利国富民”的改革抱负,顿时拍案叫绝,情不自禁地在这篇仅400多字的作文上,竟然作了6个眉批,还破例在文章的最后写了一个总评,共计141个字的批语。从眉批和总评来看,柳先生对这篇作文的评价相当之高,而且慧眼独具地认为毛泽东是“伟大之器”。
柳先生写完眉批和总评意见后,毫不犹豫地给毛泽东的这篇作文打了满分,评定为第一名。其他阅卷老师看了这篇作文的内容和柳先生的眉批及文尾的总评后,也一致同意柳先生的上述评价,称赞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最后,全部获奖作文报到校长符定一那里审定,符校长不仅同意柳先生等人的意见,而且特地在毛泽东这篇作文的首页上批了“传观”两个大字。
毛泽东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位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柳先生。毛泽东在一师时期的同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回忆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到北京中南海毛主席家中做客时,主席曾特地向我问起湖南省立一中的柳先生,并一再强调说,柳先生对我帮助鼓励很大,他是一位教育家。你回湖南后帮我打听一下我这位已阔别30多年的先生,并问候他。如果柳先生已不在人世,你也要替我打听打听柳先生的夫人及其后人,他们如有生活困难,请先代我进行帮助。
可惜的是,柳潜52岁就因病去世了。2005年6月,长沙市一中经过多方查寻,才在柳潜的故乡湘阴县三塘乡岳云村发现了他的墓碑。柳先生的一生,怀才不遇,境遇坎坷,但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胸怀发现了毛泽东这位“伟大之器”,从而也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
鸿鹄一飞,便有千里之志。年轻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文中实切社会立论,还表现出很高的文史造诣,笔锋犀利,见解独到。柳潜在批注中断言毛泽东是“伟大之器”,日后将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就。遗憾的是,柳先生没能看到这一切,他已于1930年病逝。但毛泽东真如批语所言,成为了“伟大之器”,带领人民打碎了旧时代,走进充满希望的新中国。

文章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 》 网址: http://www.zxszwzdzz.cn/zonghexinwen/2022/0505/1084.html